目录

我住过的 9 个房子:从 245 到 2500 平方英尺

最近整理过去的生活记录时,我发现自己在美国 11 年间已经住过了 9 个不同的地方。从上学到工作,再到现在的不工作;从美国东边到西边,再到西北;从校园村到城市,再到另一个城市;从合租到独居,再到结束独居。这些住所见证了我在美国生活的不同阶段,也让我对自己需要多少空间越来越清晰。

下面按时间顺序整理了我住过的 9 个房子:

说明:面积以平方英尺(sqft)为单位,斜杠后为平方米;租金为每月我个人承担的部分。
房型示例:1B1B = 一卧一卫,2B1.5B = 两卧一卫半。

# 阶段 房型 面积 (sqft / 平方米) 租金/月 居住人数 时长 居住地点和通勤时间 备注
1 留学初期 2B1.5B 725 / 67.3 $425 2 2 年 校园村,公交 15 分钟 刚来美国,与同系学姐合租,小卧室无独立卫浴。意识到想搬去可以步行上学的地方。
2 学生时期 2B1B 750 / 69.7 $385 2 1 年 校园村,步行 15 分钟 与上课时认识的同学合租。可以步行上学。意识到想要自己住。
3 学生,独居期 1B1B 445 / 41.3 $560 1 2 年 校园村,开车 5 分钟 / 公交 10 分钟 / 步行 20 分钟 第一次独居。买了车。卧室几乎未使用(床放在客厅),实际使用空间约 320 sqft / 29.7 平方米。意识到不需要太大空间。
4 工作,独居期 1B1B 760 / 70.6 $2600 1 1 年 加州湾区,开车25分钟 / BART 1小时 加州租金高,没找到附近合适的房子,这个公寓对我来说太远、太大。
5 工作时期 1B1B 733 / 68.1 $600 2 2 个月 乡间,远程工作 两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不便,提前退租。
6 工作时期 4B3B 2500 / 232.3 $1000 2 2 年 乡间,远程工作 两人居住面积太大,维护成本高。
7 工作,独居期 Loft, Micro-studio 245 / 22.8 $1450 1 1 年 西雅图,远程工作 终于住上了 micro-studio. 意识到自己需要空调和洗碗机。详细的 micro-studio 生活体验请见上一篇文章
8 工作,独居期 Micro-studio 310 / 28.8 $1550 1 1 年 西雅图,远程工作 有空调、洗碗机。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居住面积约 350 sqft / 32.5 平方米。如果要招待两人以上的朋友,则需要更大空间。详细的 micro-studio 生活体验请见上一篇文章
9 目前 3B2B 1100 / 102.2 约$1500 2 至今 1.5 年 西雅图,不工作 一间房闲置。意识到两人住 2B1.5B 已经足够。

这些年,我体验了各种不同的居住空间:从 245 sqft / 22.8 平方米的微型公寓,到 2500 sqft / 232 平方米的独栋大房子;住过城市最繁华的地段,也住过乡间最偏远的地区。在 245 与 2500 平方英尺之间,我发现自己最舒适的空间大约在 300–350 sqft / 28–32 平方米,既方便打理,也足够生活。

而关于“租房还是买房”这一话题,租房和买房我都体验过,现在我是坚定的租房派:

  • 美国法律对租客的保护体系完善。
  • 我喜欢搬家,喜欢体验不同社区的生活。
  • 对我来说,持有房产很费心:
    • 有房贷意味着我必须上班,而我不喜欢这种束缚。
    • 房子的维护耗心力。虽然我自己持有房产时,只需要操心 HOA 和花园美观问题,压力不大,但后来看到朋友因隔壁邻居渗水问题与邻居和保险公司走法律程序,我也感到很焦心。
  • 租房其实并不贵,尤其是考虑到省心的便利。
  • 我对“拥有自己的房子”没有执念。
  • 我不养狗,也不养孩子。

我独居了五年,这段经历让我更了解自己,让我成为了能够打理好自己生活的成年人,也让我相信,每个人都应当有一段独居的经历。

过去我最喜欢独居,可能是因为之前受苦于集体生活太久了。而现在,可能因为不上班,也可能因为室友太好,我意外发现,自己同样喜欢现在这种生活:有人陪伴,但各自自由。从前不喜欢和其他人一起住,可能只是因为他们不是我长期观察之后主动选择的人。现在我希望能够和更多的朋友们一起居住,生活习惯相近的可以住在同一屋檐下,不相近的可以做邻居。

前不久朋友们聊天说到去芬兰买小岛,价格合适,比买房子便宜很多。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但我已经开始畅想岛上的社群生活了。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影响和限制了我们的居住方式,但是我们的居住方式,一定有更多可能性。希望我们都有机会去触摸那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