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学了一个乐器,然后呢?

朋友们,我回来了,after all these years.

我是2019年的年底开始学习大提琴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音乐基础。想要了解零基础学琴的朋友们,可以在本站右上角点击放大镜站内搜索“大提琴”,你会发现好东西。

像大部分人一样,我的学琴热情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刚开始的第一年(2020年)是我学得最快进步最多的一年,之后(2021年)练琴就变得断断续续,又因为各种原因差不多一年多(2022年)没有碰琴,后来又重拾(2022年年底至2024年中旬)了一年半,获得了些许进步,而后靠着每周短暂的练琴时间勉强维持着之前的水平。满打满算只能说自己认真学琴两年。

时至今日,五年多过去了,我学得怎样了呢?

  • 学完了《铃木大提琴》第一册至第六册
  • 学了一些《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 第一套组曲的全部
    • 第二套组曲的第一首
    • 第三套组曲的前几首
  • 学了几首知名大提琴曲和一些合奏曲目的大提琴部分
    • 比如我很喜欢的 Elgar’s Cello Concerto.
    • 比如 Saint-Saens 的 Allegro Appassionato Op.43.
    • (因为这个时候,开始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学自己喜欢的曲子了,不再拘泥于教材了。)
  • 学了一点儿即兴演奏

那我现在是什么水平呢?

  • 可以视奏简单的乐曲,中等难度的乐曲需要短时间的练习,很难的乐曲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总体来说中等难度及以下的曲子是舒适区。
  • 音准一般,音准依然存在问题。后期跟老师上课时有一半时间都花在音准上面,很有挫败感。有绝对音感的朋友说我的音准准确率大概只有40%(当天拉的是一首新曲子)。
  • 节奏一般,遇到复杂一点的节奏经常要数很久,甚至索性直接听录音了(如果有的话);快节奏的十六分音符经常跟不上,需要从慢速一点一点往上提。
  • 风格和情感是我最不擅长的地方。如果没有示范和指导,我很难判断一个乐句应该怎样表演。
  • 拇指把位掌握得很一般,左手大拇指还没有磨出茧子,而左手大拇指的茧子是大提琴高手的标配。

那我接下来该如何进步呢?

  • 继续跟着老师上课,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 保证每天至少练琴30分钟。

我知道,如果想要在琴技上精进,当然应该这样做。但是我们学习乐器,就是为了提高琴技,学习新曲子、掌握新技巧吗?

以独奏为目标自然不错,但是这条路除了自己的老师和自己,仿佛没有别人。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度停止了练琴。直到2023年,我加入了管弦乐团。

虽然以前听说过其他从小就学琴的人会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加入学校的管弦乐队,但是我开始学琴的时候已经快30岁了,我就以为管弦乐队与我无关。我当时能想到的是找两个小提、一个中提,组成弦乐四重奏;然而找小提琴手简单,找中提琴手太难了,只好放弃。再后来看到小提、大提、钢琴的组合,觉得这个不错,于是有了几次和朋友们小打小闹的合奏。和朋友们合奏真的好快乐。但是这种快乐的时刻又需要很多的协调和承诺,曲子的选择也很有限,一曲合奏完之后,似乎也只是完成了一次愉快的合奏。

直到我加入了管弦乐团。

起初加入乐团,只是为了激励自己练琴,完全没有想到,与我所收获的其它相比,最不重要的,就是琴技的提升了。在管弦乐团,我收获了:

  • 管弦乐团体验。
    • 在乐谱上见到了以前从没有看见过的符号!比如 div. / divisi 意思是分组演奏(坐在外侧和坐在内侧的人拉不同的音,或者坐在不同排的人拉不同的音),tutti 意思是全员一起拉,soli 是一小组演奏;比如谱子上分了ABCD等等的序号,是乐章的断句处,方便排练。
    • 也是参加了管弦乐团才知道演奏不仅要看乐谱,还要看指挥,指挥的 cue 是我数拍子数走神儿的救星。
    • 自己的音符与大家的音符相合的感觉好美妙,像是溪流入海。
  • 演出机会。从我加入起,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管弦乐团去了这些地方演出:
    • 1000人的音乐厅,西雅图交响乐地标 Benaroya Hall(世界级管弦乐音乐家们来西雅图演出,也大多是在这个场地。)
    • 2025年西雅图骄傲游行 Seattle Pride Parade 2025
    • 西雅图流行文化博物馆 Museum of Pop Culture
    • 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合奏,在大大小小的场地,比如商场,比如小教堂……
  • 朋友。我最近几年新认识的人有一半是在管弦乐团认识的。在这里,我认识了会说克林贡语的人 (Live long and prosper),认识了全世界做布朗尼做得最好吃的人(本乐团全体同意),认识了 Pokemon Go 玩家,认识了很多丰富而具体的人。甚至还被拉入了另一个电子游戏管弦乐团,和一群二次元/游戏宅宅们在西雅图地标太空针底下,演奏喜欢的游戏配乐。
  • 社群。有一回我们演出的曲目之一是我们乐团的指挥写的。自己拉自己的部分会觉得很难听很奇怪,但是在乐团里第一次合奏,听到了非常多的好听和弦。指挥说他写这首曲子的时候是有意为之,这首曲子代表了他的自我发现之旅:他曾一直觉得自己像是那个错误的音符,在人群中要伪装自己,后来他意识到,没有所谓的“错误音符”,如果不合群,那意味着周围人没有提供应有的支持。他说希望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会互相倾听其他声部,彼此支持。一个人做真实的自己需要很多勇气,在社群的安全空间里我们能更好地做自己,这也是构建社群的意义。
  • 行动的意义。过去我对“音乐的力量”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今,我真实体会到了音乐的力量。有一次演出是在三月,三月是女性历史月,但是这个月全美所有演出的演出曲目中,作曲家为女性的比例不足10%. 我们乐团的指挥在演出时,除了呼吁所有的乐团多演出女性作曲的曲目,还呼吁女性多写歌。前不久的一次演出,主题是“行动”,有非常多的抗议游行相关曲目,比如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妇女投票权运动的《妇女进行曲》The March of the Women,音乐剧《悲惨世界》的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演出到最后一首曲子 We March (Stronger Together) 的时候台上台下一千多人都陆陆续续站了起来,那一刻我们都在为平等、公正而发声。

所以,如果你也在学一个乐器,或者你已经放下乐器很多年,不妨试试加入本地的管弦乐团吧!如果没有,那就自己成立一个!如果你对乐器毫无兴趣,但是有其它方面的兴趣,那也试着加入社群或者自己创建社群吧!用你的兴趣,为这个世界做一点小小的改变。

彩蛋

前不久友在重温《新世纪福音战士》,看到了这样的一幕:碇真嗣说,“学会了大提琴,也一样无所作为。”

《新世纪福音战士》Ep.26 截图,all that cello practice didn't lead to anything.

嗯,那是因为碇真嗣你没有加入管弦乐团啦(

补充

管弦乐团的门槛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业余管弦乐团都很欢迎新人加入一起玩耍的!有一些乐团需要 audition, 有一些只需要三年经验甚至更少。而且,如果觉得不够有信心,可以只去参加排练,不参加演出。我们乐团之前甚至有刚学了几个月小提琴、把位贴纸都没有揭的初学者,也很信心满满地上台了。最重要的是,加入一个社群,更好地创造音乐、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