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遇申请季

我算是一个晚熟的人,每个年龄段想清楚要做什么,做决定都会晚一些。大三才开始考虑出国,拖了很久过了很长一段享乐主义的时光,总算下定决心拒掉保研资格和外推机会。

这种晚熟已经让我吃了不少亏,错失了不少机会。然而我也似乎没太放在心上。GT考试都准备得仓促,也不出意外地并不理想。上次的申请结果只是差强人意。于当时的我而言,并没有更好的学校可供选择。

两年前的这时候,刚二战完G,纠结于写文书。看了很多的电影很多的番。并且因为心情烦躁,开始跑步(心得在这里)。

也终于在那个11月写好了CV,开始纠结PS. 郁闷之极时去了趟苏州(游记在这里),想通了一些事情,回学校着手写PS,也终于在2013年的12月31日时提交了第一份申请。

我们留学党圈子里流行着“喝ad钙奶,拿ad”、“去卧佛寺,收offer”的咒语。我只申请了master所以狂喝娃哈哈。

2014年春天,陆续收到通知书和拒信。

2014年生日,大清早七点多爬起来,就发现收件箱里躺着现在所在学校的录取信。那封录取信,是当年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虽然是美国时间的。

自己的上次申请季,也是出了不少岔子。最后最重要的结论是:(i) 根本没必要申请12个。申请三个最想去的就足够了。如果没有被录取,那就说明不适合,去找工作就是了;(ii) 申请只是一个流程,文书只是呈现自身的工具。提升自身背景,比搞这些虚的都实在。(iii) 太感谢父母的资金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的理想都是空想。也感谢DIY的自己。

(申请过程的碎碎念细节,如果有兴趣,见附录。)

现在也在纠结PhD申请的PS怎样写。如今我倒是困惑于“想通”和“想不通”的区别了。我喜欢现在的老师,也喜欢在做的东西。但如果说是热爱,那还远远不够。

(i) 这次申请季,我并不想多申请。最多三个。如果全是拒信,oh touch wood, 我当然是希望留下。但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也要做好找工作的心理准备。

(ii) 我并不清楚现在的自己比之前长进了多少。两年前不过近在咫尺。这两年似乎也没做什么很有意义的事情。可能依然在“量变”的阶段,“质变”还触不可及。

(iii)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是自己想读PhD还是爸妈想让我读,才走到现在的呢。我只是喜欢读各种书,喜欢学新鲜有趣的东西,喜欢“奇怪”的想法,喜欢创造的乐趣,喜欢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好,喜欢呆在学校而已。这些喜欢,能支撑我走多远呢。

无论如何,每天都要做点事情。在行动中慢慢想。能够迷茫说明我还年轻,人一生中能够迷茫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迷茫的时期也是需要珍惜的好时光。

**计划:**这个月底前写好PS,跟老师联系好推荐信的事情。期末考之前提交一份申请,寒假提交另外两份(如果有的话)。

嗯,一切都会云开雾散。

———————————————————————————————————————————————————————

附录:

  * 拒信:PSU当时算是我的梦校,毕竟创始校。Pre-application时它说,appears competitive然后强烈建议我正式申请。好一阵子开心。结果被拒了。当时我悲观地唱着一首歌,“你眷恋的都已离去。你拥抱的并不总是也拥抱你。”
  * 拒信:OSU当时我也比较想去。拒信出得晚,那时我手里也有了ad所以很淡定。
  * 拒信:UPitts因为看Queer As Folk喜欢上了匹兹堡那座城市。
  * 拒信:TAMU是最后一个出结果的学校。五月份,我已经不在意了。只是心疼自己浪费了很多钱。
  * 撤销:Rutgers这学校,一直没收到我的成绩单。一怒之下我withdraw了,浪费了申请费。当时也许应该申他家PhD吧。
  * 撤销:Lehigh这学校,我也在收到现在所在学校的录取后withdraw了。竟然系统里在我撤掉申请后变成了拒信。当时我应该申他家的PhD的。
  * 录取:NCSU大年初一给的录取。第一封录取,非常开心。
  * 录取:ASU考虑了一下,还是没有申PhD. 所以我前年的申请季,只申请了Master,现在看来是一个错误,PhD应该会录我的。
  * 录取:USC的录取是让我纠结的一个。名气,综排,地理位置。最后终于是下定决心拒掉了。不仅是学费生活费的相对较高的问题,也是因为不喜欢华人多的地方。如今想想,还好拒掉了。
  * 录取:UFL是申请时第一所提交的学校。当时我怀着感恩之心写了点感慨,如下:
2013.12.31是deadline,我在12.29时才反应过来(一开始没细看以为全都是1.15),而那时的我刚改好PS初稿,推荐信还没搞完。终于在12.31那天提交时,心里还盘算了一下我们比美国时间早十来个小时...感谢时区的划分,就这样让我的deadline不那么急。 那时候穷人家的我VISA卡还没办理好,打给小伙伴8000块软妹币,专门拜托他帮忙付申请费。 跟小伙伴两个人在学院借用了教室,第一次看小伙伴用VISA付款,记忆尤新,各种慌乱。 提交完毕后晚上就出门去鸡鸣寺敲钟许愿了,2013-2014的跨年就是在等待敲响新年钟声中度过。 而当时申请UFL的理由也很搞笑,这学校有鳄鱼哎,而且还有AA奖。 在垃圾邮件里发现了UFL的I20通知,AA奖有了,但我不再想去看鳄鱼了。 **曾经那么纠结那么不自信那么软弱。现在,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于我而言,申请过程的意义不在于拿到几个ad几个rej从而对自己有一个评估,而是给自己一个沉淀内心、强大精神的契机。** ** 我们都是DIY勇敢少年。** ** 少年万岁。**

当时尘埃落定时我还发表了这样的感慨:

有时其它不明真相的小伙伴问我申请结果,答之,对方会微微露出“什么学校啊从来没听说过,不是什么好学校吧”的表情,然后说“啊,这样啊。不过那个谁谁谁,好像去了xxxU哎!”这时候就懒得做说明了,就接话说“那学校很不错哎!” **重要的是我是谁,我做过什么。学校只是一个头衔一个标签。我自然明白,也十分坚信。但偶尔还是会被周围人影响一下,过一过脑子审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而“是否正确”的判断离不开“什么才是正确”的定义。太多事情我们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并不知道答案。 那还是按部就班地来就好。每一天实实在在的积累,自身背景的提升,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愿我们能强大到不需要学校背景的标签,我们自己为自己代言。 **

最后的申请结果是这样的:

MS 2014 FALL AD: NCSU USC UFL ASU 现在的学校 Rej: UPitts PSU OSU UWM TAMU Withdraw: Rutgers Le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