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卖旧物卖了 1500 美元
今年我也认真清理了家里的闲置物品。与以往不同,过去我只在 Letgo / OfferUp 和 Craigslist 上发帖出售,今年借助了室友的 Facebook 账户在 Facebook Marketplace 上卖旧物(至于为什么借,当然是因为我没有 Facebook 账户了)。今年断舍离卖出旧物拿回 1510 美元。借机整理售出物品清单,对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做一次复盘。
今年我也认真清理了家里的闲置物品。与以往不同,过去我只在 Letgo / OfferUp 和 Craigslist 上发帖出售,今年借助了室友的 Facebook 账户在 Facebook Marketplace 上卖旧物(至于为什么借,当然是因为我没有 Facebook 账户了)。今年断舍离卖出旧物拿回 1510 美元。借机整理售出物品清单,对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做一次复盘。
我已经使用 Samsung Z Flip 5 差不多两年了。
我是从三星 S22 Ultra 换到 Z Flip 5 的。之所以换,是因为 S22 Ultra 太大、太重了。在被手机多次砸到脸之后,我终于悟了:手机最重要的不是性能,而是 必须要轻!越轻越好! 我再也不想被手机砸脸砸得青肿了。多么痛的领悟!我决定换手机。刚好赶上 trade-in 活动,我就选择了 Samsung Z Flip 5,被它的小巧外形吸引。
最近整理过去的生活记录时,我发现自己在美国 11 年间已经住过了 9 个不同的地方。从上学到工作,再到现在的不工作;从美国东边到西边,再到西北;从校园村到城市,再到另一个城市;从合租到独居,再到结束独居。这些住所见证了我在美国生活的不同阶段,也让我对自己需要多少空间越来越清晰。
因为喜欢极简主义,我一直对小房子情有独钟。之前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看到合适的房型。在美国,30 平米左右的小公寓确实少见,但在世界其他地方,这类小户型非常常见,比如日本、香港、新加坡以及欧洲的一些大城市。在决定搬到西雅图时,我偶然发现这里也有一些小型 studio. 这种小公寓甚至有一个专门的搜索关键字: micro-studio(微型公寓)。
我刚来美国、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经常听朋友说可以开信用卡“薅羊毛”。有个朋友推荐我看“美国信用卡指南”这类介绍开卡奖励的博客,然后按攻略申请几张有高额开卡奖励的信用卡。后来我也确实靠开卡奖励换到了几张免费机票、几晚免房费的酒店,以及一些返现。我常常觉得自己是靠那些支付信用卡高额利息的人“养着”的:他们承担高额利息,我们靠开卡奖励和返点占便宜,很像是扑克牌桌上会玩的人赚不会玩的人的钱。
警告:本文有抑郁症状描述、自杀倾向描述。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不适,请首先照顾好自己。
搬来西雅图之后,我的主要出行方式一直是公共交通和短期租车。在此,顺便缅怀一下已经在 2024 年 12 月 27 日结束运营的 Gig Car Share. 它的运营模式类似于共享单车,不过共享的是汽车。对于没有车的人来说,Gig 非常方便,特别适合在距离公交站较远、不想淋雨走路的日子、需要运送物品,或者是在夜间公交班次减少的时候使用。Gig 按分钟计费($0.60/分钟),每一趟的费用大约只有 Uber / Lyft 打车价格的一半,而且它还经常给用户发优惠券,算下来很实惠。它曾是西雅图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我是它的忠实用户。我个人非常希望类似的共享汽车项目还能再度出现。
又拖延写博客了。但这次的经历值得一记。
一个月前在台湾游玩时,路过台北飞地书店,偶遇巴奈。
对飞地书店早有耳闻,知道这家书店会卖不同政见者、海外流亡人士写的书,有非常多的禁书,也会自己出版一些书。在台北停留一天,就顺便在吃完晚饭后去逛逛看。
本文是五年前那篇 《投入固体肥皂的怀抱——今年用的洗脸皂 / 洗发皂 / 沐浴皂 / 洗手皂》 的续篇。五年过去,我也继续尝试了不少肥皂,包括洗脸皂、洗发皂、沐浴皂、洗手皂。如今,我送礼物会选香皂,也号召大家一起用皂,还为用不惯香皂的朋友找到了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