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我有一个友人

目录

我有一个友人,自律,努力,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目标明确,坚定向前。

今天早上看到她写在豆瓣的总结,回顾了她大三到研二的心路历程:成绩好,尝试了保研外校,参加了三个学校的夏令营。在上财和厦大的夏令营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对分析师产生了兴趣。大四和研一以几乎全A的成绩考过CFA一级和二级。两次实习,某证券研究所,国泰君安,她很喜欢,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很多未有过的经历,写报告,参加投资者交流会,行业会议。总之每天早起晚归,高效率做事。

对比之下,我怎么就不是这样高度自律的人呢。性格的形成从很早就开始。本科的时候我还说过,我的人生理想是做一个快乐的loser. 然而却还是会对怀着积极努力的人生态度的人心生羡慕。

回顾我近24年的人生,我都是一个单纯的人。说直白些,我都是个不带目的性的混日子的人。

  * 幼儿园小学初中,觉得学习好是应该的,于是在搞定应该搞定的学习之后,都用来玩儿,那时候我喜欢唱歌,骑自行车,计算机编程,读文学,写诗,看动画和漫画,做手工,空余时间都花在这些上。数次的年级第一。我也没想过这是为啥。
  * 高中,依然觉得好好学习是应该的,于是每天也就不想什么的学就是了,为此班主任还对我的人生态度大为赞赏,说像我这样的没有目的性的只是单纯地学习的人心无杂念,反而比那些想三想四的同学略高一筹,心态也更容易放平。当然我还是没那么超然世外,平时啥事儿没有,高考前一个晚上我突然就紧张了。也许是反射弧太长。
  * 也并不是说中学阶段就没有思考过人生意义和人生目标。初中想做声优,想做动画,为此还想过不读高中,直接去读技校。当然是被我爸否决了。进了省重点后,也时常觉得看不到人生希望,搞这么些东西,图个啥。倒也是循规蹈矩地该干嘛干嘛了,并不努力,学习什么的,搞个差不多就行了。
  * 老师上课我就听着,老师让记笔记我就记着,老师布置作业我就写。从来不做“多余”的事。这似乎是我从小到大的信条。辅导班,额外的习题册什么的,更是与我不沾边。唯一做的两次“多余”的事,就是中学时参加了计算机奥赛和英语奥赛。
  * 但我也不算是“填鸭式教育”的受害者吧。我学语文、英语、生物、地理、政治、美术和音乐的时候,还是很有热情的,但也只限于课堂上有热情罢了。课外我依然贪玩儿。唯一在课外“努力”过的,如果说读杂书和写东西算的话,就是我的语文了。
  * 大学挺随意地就进了强化班,分专业后挺随意地混到了专业第一,反而让我觉得你们这群人大学期间是一点都不学习的吗,多多少少翻翻课本,考前把资料理一遍就行了啊。其它时间我用来宅着看杂书看动画和出门压马路旅行吃吃喝喝了。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拿了校优一等奖,多多少少给了我一点做学术的信心。
  * 因为想出国,所以出国了。跟爸妈借钱,把他们准备帮我付房子首付的钱骗来,交两年的读书的学费。备考GT和申请时没有努力,似乎是因为到了我的迷茫期,认真思考人生意义,有点逃避现实,开始看电影,看得很凶。
  * 出来后反而不知所措。成绩不是A就是A-,只有一门课一不小心搞成了B+. 因为无需用力,也就没有了用力的理由。(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可能我没有这种习惯?)用尽一切时间来看电影看动画看漫画。
  * 因为想要继续过这样混吃等死的日子,所以申请了Ph.D. 当然,也有着对学术的不反感,对导师人格魅力的崇拜,对国外没人管的自由的喜欢。

越写越发觉得自己是“节能主义者”,不必要的事情不做,必要的事情从简。

对自我的认知也越来越深,我意识到自己是个没什么物欲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很轻松地养活自己。零用钱几乎都用来买好吃的,恩格尔系数曾高达90%.也许因为有着挺不错的文科背景,也学过商科,知道消费主义的盛行和商家的伎俩,于是不容易被欺骗。没什么虚荣心。自认为有着还不错的审美,觉得很多所谓奢侈品所谓大牌的设计也并不好看。喜欢简单的设计,好材料和好做工。而且懒得费心收拾自己,简简单单就行。房子觉得租房就好,搞不懂买房子的意义。不懂车,也没兴趣去了解,认为车是消耗品,买个耐用的就行。兴趣爱好上目前花费也不多。奉行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力图简化生活。总结下来,衣食住行,于我而言,并不能给我任何拼搏的意义。

曾经敏感,同理心强,愤世嫉俗,有着所有中二少年改变世界的愿望。如今觉得关我什么事,你们自己开心就好。也因为看到自己的局限,看到冷酷的历史真相,所以对于给这个世界留下美好的东西也无一点念想。

在意识到人活着并无意义可言时,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我不知道为何要奋斗,我就不奋斗了(似乎我也从未奋斗过)。我不知道即使自律了我能去做什么,我就不自律了(似乎我也从未自律过)。当然,我知道我得能养活自己,起码不能成为社会的蠹虫,而且要把父母培养我的花费给还了,所以我还是要做点基本的事情。于是我现在怎么开心怎么来。我知道此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的这个本质都不会变。

然而我还是会为了“融入社会”为了显得不那么格格不入,而做一些伪装。

比如说,我也可以仿照开篇我写的我的这个友人的经历,也写一段:

成绩好,对国内科研环境失望,计划申请出国留学。在计划过程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们。oh可惜我们专业没有专业证书让我去考,其他同学考到计算机二级,我初中就二级了所以就去考了个计算机三级,其他同学考到英语六级,我考完六级就顺带考了个没什么用的BEC,然后考了托福和GRE虽然分不高。两次实习,大三暑假某飞机制造厂,大四某电动工具集团,我并不很喜欢前者,因为国企臃肿的制度,后者我觉得不错,外企的氛围和友好的工程师同事们,看图纸,翻译知识管理库的文档,参观车间。每天朝九晚五,工作轻松。

你看,我再怎么伪装,也盖不过我活得随意的事实。我怎么就没有个奋斗的姿态呢。

我就是这么一个不知自律为何物的奉行享乐主义的人生loser啊。

哎,所以我到底是怎么跟这个高度自律的友人成为朋友的?

想起来了,因为我老带她出去吃吃喝喝……….她能允许我考试前跟她去上自习………

互补的人生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