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我去年的找工作总结

目录

我是2019年夏季毕业生,从2018年11月开始找工作,直到2019年5月毕业前几天,才找到了工作。 2019年春季学期,各种事情挤到一起,我既要教一门150人本科生的大课,又要忙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还在忙找工作。我的履历平淡无奇,读书期间也没有出去实习过,这是我的一块短板。唯一的工作经历是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去一家制造业公司实习了3个月。 就这样,在时间不够、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我问了几个学长找工作的心得。 一个学长告诉我,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列出自己最想去的10家公司,充分研究它们,然后一击即中。 我这样做了。然后发现没用。(注:其实很有用,只是当时的我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在“列出公司,充分研究”和“一击即中”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何况,“充分研究”,到底是要研究什么?我投的这10家公司,我大致了解他们的业务内容,知道他们的文化,明白他们想招什么样的人,然而在我提交了申请之后,一家都没有给我面试。 另一个学长告诉我,还是得海投。 于是我拉了一张 excel 表,列了公司名、职位名称、申请时间、申请状态、岗位描述链接、备注。有的公司申请起来麻烦得很,需要注册用户名和设置密码,我干脆把用户名和密码也一并贴在了这个 excel 表里。哪个职位给了面试,我就高亮这一行,被拒了就标红。 最后这张表有了121行,12个高亮,然后大片的红,和大片的无任何状态变化。也就是,我申请了120份工作,有12个面试,拿了一堆拒信,有一堆申请完全石沉大海。 直到五月六月的时候,我才拿到了2份全职工作和1份实习。 找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人家还没把你否定,自己先把自己否定了。在找工作的那种焦虑的心情下,有面试就很好了,能拿到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这种时候就没必要再看被面试率和面试通过率了,能找到1份工作,就已经是100%的成功。 好多岗位描述,我看了觉得每一条都是在描述我,最后就是没有给我面试。我甚至怀疑,有些招聘广告,是给公司做宣传用的;或者,人员已经内定了,或许是发出来为了给在职人员办身份用的……等等等等。 我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我的简历,我自己改了一版又一版,我还把简历发给亲朋好友们,根据他们的建议又一遍一遍改;练习面试常见问题;面试前把面试官的信息查一遍;学习面试沟通方式。我也不知道做这些有多少用处,然而当时的我也只能做这些了。 我知道要去 networking 要 connection 要去求内推。然而我也不认识几个人。认识的学长学姐们,他们工作的公司也没有新岗位,有的公司在重组、连自己都无暇顾及。LinkedIn 上给一些人发了 connect 请求,附了留言,也被忽略了。约到过一个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聊他的职业生涯、他的工作内容,聊完也没了下文。导师认识几个公司的人,其中一人帮我内推了,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乐观点儿想,如果申请的工作被拒了,反而是好事。这不代表你不够好,只是代表你们不合适。 我也很难说,能找到工作,到底是靠什么。我觉得是靠缘分。 恰好有一个岗位是真的在招人,恰好你是应聘人里最合适的,这么多恰好的发生,当然是缘分了。 没有缘分也要创造缘分的方法,除了让自己更符合招聘要求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了。但完全符合招聘要求,对自己而言就是最好的选择吗?把要求里的那些东西都学会了,就能拿到这份工作吗?也未必。 在找工作上花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为了拿下面试而学习,因小失大。归根结底还是得搞清楚,你是怎样的人,你想做什么,你喜欢做什么,你是怎样看待工作的,等等等等。不然找到工作之后,做得不开心,还是得辞职,还是得重新找工作。关键的还是在一个领域内积累知识,增长技能,做到领域内的平均水平之上,打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慢慢成为自己领域内的好手乃至专家,被人看到你的存在。这才是永远有工作可做的万全法。 P.S. 我今年重新开始找工作。找到之后再把新知和新的感想写一篇总结。谢谢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