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姑苏,给吴一个拥抱

目录

2013-11-24 22:09

烦躁了一个月,在11月下旬某个清晨搭上了开往苏州的K字头火车。

即便生活给我无数的耳光,旅行也会给我最暖心的拥抱。

曹雪芹说,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我想它富贵在舌尖,风流在林园。

江南水乡,再没有比苏州人更懂精致生活的了。

蘇,由草、鱼、禾组成,象征鱼米之乡。听说苏州小吃是四大小吃之一,先吃再说。

注: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

D1 鲜肉汤包,鲜肉小笼,生煎,海棠糕,苏州家常菜

无论是朱鸿兴面馆的鲜肉汤包、鲜肉小笼,还是临顿街上“哑巴生煎”的生煎,一律全是肉馅。喜甜者的福音,素食者的炼狱。

苏式糕点,大爱海棠糕,4块5一个,豆沙馅,焦糖盖,更新了我对糕类的整体认识,不可不尝。

阿嗲阿婆,苏州家常菜,有鱼有肉有笋。

吃了一整天的甜食与肉食,稍腻。这种腻,在古时也许是只有在富贵人家与富足之地才品尝到的美味。

D2 鸡脚,花生冰淇淋,阳澄湖大闸蟹

平江路一条小巷子里,犄角旮旯的音谐意转“鸡脚旮旯”,10块4个。北方“鸡爪”,南方“鸡脚”,粗话与软语的差别就显露在字词的拣选上。类似的有秋裤=棉毛裤,菜花=花菜,菜豆=四季豆,豆腐脑=豆花。

仍然平江路,打着“康熙来了推荐”小旗子的冰淇淋店,花生冰淇淋,15块,糯米皮花生沫儿,两颗冰淇淋球,口味随缘,随的是香草与香芋。

东吴面馆,遍地开花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的苏州版本,雪菜肉丝面5块超实在,浇头好喝。苏面细软鲜香,是我有生以来最爱的面的品种。

“不知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在苏州”。宵夜是大闸蟹一公一母,吃惯海味的也许会跟我一样感觉味道略显寡淡。蘸糖醋姜好吃。

D3  大风车味庄,蟹壳黄

味庄。三人六菜,吃得好撑。酱椒鱼头和小土豆很赞。

蟹壳黄。“形如蟹壳,色如蟹黄”,故名蟹壳黄。据说苏州人嗜茶,蟹壳黄是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茶点之一。平江路外面一座桥过去,外面常常排着很长的队伍的那家,专卖蟹壳黄。一甜一咸,齿颊留香。

D查漏补缺 姜茶,津津豆腐干

预防感冒的缘由,喝了三分之二杯姜茶。得出结论,姜茶是继藿香正气水之后第二难以下咽的液体。

津津豆腐干革新了我对特产的认识,这东西真是美味。不像食之无味的夫子庙传统糕点,不像盐总是放多了的盐水鸭,不像各种说是旅游必买实则各地一个味儿的各种特产。良心推荐,观前街的黄天源、采芝斋都有卖。

D1苏州博物馆,观前街

从卢浮宫金字塔喜欢上的贝聿铭,他本人在大陆的建筑也不过数所,北京香山饭店、北京中国银行总行以及苏州博物馆。亲临其建筑这是首次。

好奇为何这么一位作品多位于美国的建筑师会情系苏州。维基回答说,他是苏州望族之后,狮子林曾是他祖宅,苏州园林的生活经验,影响到他后来的设计哲学“人与自然共存”、“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

看他人文艺的描述——“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即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看本人很二的描述——这是三只细腻柔软又落落大方的大黄鸭。嗯,我没能摸到小鸭子的脑袋。

D2天平山,平江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

天平山有极好的枫叶,但今年天时欠佳,枫叶未红透。卡片机仰拍。

江南多水,水面占地面积够大,我成功脚滑落水,天平山的水养了我一只鞋子、一条裤子、半截上衣与三岁的卡片机。卡片机在拍了枫叶之后殒命。

平江路以文艺著名,早有耳闻”猫的天空之城“就落户于此。览毕只觉无趣,某种设计风格与商业模式罢了。对不住,我大四了,搁我大一去,保准一步一声兴奋的叫喊。

在此小结"文艺"几要素:木质搁板,昏黄灯光,大规模后产生壮观感的千万张明信片(“拉拉队效应”,细看每一张则美感全无),大规模后产生壮观感的各式杯子(嗷可我仍是杯子控),小黑板上书写花体字,咖啡卡布奇诺酸奶布丁奶茶,绿植,卡座。总之,日系就对了。

热烈庆贺自己脱离文艺青年苦海,崇拜理性与逻辑。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仍在通航,夜景颇为壮阔。联想平江路及其旁小河,一河一路,河路并行,已是当时极便利交通。水港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你是东方威尼斯。

D3拙政园

走在园里,双眼只顾发挥这最好的摄像机的伟大功用,嘴巴就患了失语症。

只记得高中美术老师讲它一步一景。于是我走一步便要观望四周看其变化。

她还讲,园里的小格窗都是不带重样儿的。于是我一个一个地看过去,真的不重样儿。

记得”留得残荷听雨声“,找到了留听阁。记得”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找到了与谁同坐轩。

恰逢阴雨天,我说这是烟雨江南,金黄的银杏叶铺满西瓜丛状的草坪,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待到即将游览完毕时突然想起叶圣陶写过的极好的文章《苏州园林》,初中背诵过,“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看到的都是完美的图画”,“假山池沼的配合”,“匠心独运”,“胸中有丘壑”等等。顺手搜索全文,边走边在园林里对照观看朗读,眼里世界无限,唇边齿间妙极,无需再言其它,此文足矣。怀旧党见附。

拾拣了拙政园里的三枚枫叶与两瓣银杏叶。轻轻的招手,带走五朵云彩。

对了,说到叶子,平江路某桥过去之后,有公厕一座,临着一个学校,等厕所时请仰头看天,你会看到此生见过的最年长的银杏树。相信我,眼睛看到的比拍的美多了。

D查漏补缺 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

山东读2013级高中之前的当然记得杨柳青、桃花坞,记不得的话高考分数就可能少1分呢。

大街小巷时常看到一个南京市花的符号浮在商铺招牌上,书写桃花坞三个字,卖丝绸一类。此桃花坞非彼桃花坞。

彼桃花坞,是木刻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齐名、有“南桃北柳”之誉的那家年画。”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结语

离开苏州的列车上,发了一条状态,简言如下,“好的”在吴侬软语里是hug. 老苏州时时刻刻在拥抱你。

近些年关于旅行的想法变了又变。有钱有闲,暂时停放,再按play,生活继续。又或者,play不只是播放,玩吧,你可以这样度过一生。

目前而言,我只知道我逃避了自己。

我们认为生活扇了我们耳光,旅行是治愈的方式。

我们妄想通过身体的远行,获得灵魂的出走。

这都是“我原以为”。

于姑苏城,我是观光客。于世界,我是观光客。

但我不想说 I’m a tourist here.

借用乔帮主的话,I want to put a ding in the universe.

在宇宙中刻下“V到此一游”。

别扭地抛出全文主旨:

给生活以拥抱,给旅行以耳光。

(全文完)

特别致谢:

向包吃包住、陪同三日、累到腰酸背痛腿软的大姨致以无产阶级所能致以的最大敬意。

附:

苏州园林

叶圣陶(1894年-1988年)苏州人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