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如何做一场有效的学术报告

目录

最近参加了一个博后培训,更新了我对做学术报告的认识。把新知总结在这里。

读博期间我就明白,一场优秀的学术报告 ( presentation / talk ),应该做成 TED Talk 那种,幻灯片演示文稿 (slides) 只是帮助你呈现你想描述的东西,以图为主,让听众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听你讲一个故事。 最近参加了一个博后培训,又更新了我对做学术报告的认识。把新知加旧知一起总结在这里。 一场有效的学术报告,应该让大部分听众都明白你所讲的东西的80%,并且他们在一年后,还能想起来你所做的学术报告的一两个要点。 我总结成以下几条,让你的 presentation 更有效。 0. 好好想想,你想让听众记住哪一两个关键信息?你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多余的话就不要说了。非关键的信息都可以省了。最多两个要点。

  1. 你的 presentation slides 不应该 是你的论文的 幻灯片版本。 很多人都是写完论文,把写好的论文稍微精简精简,就贴进幻灯片里,拿着这幻灯片就去讲了。你费这劲儿干嘛呢。你干脆把论文打印出来,重点划线高亮,发给在座各位人手一份好了(此处是反话)。 除了你自己领域的少数人,没有人完全清楚你到底在研究什么。听众既然来听你做报告了,就说明他们对你的研究有兴趣。你不需要放太多细节。他们想了解细节,自然会在结束后找你讨论,甚至跟你要你的论文草稿来看。 你的目的是,让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从你的学术报告中有所收获。专家们知道了你在做什么,他们觉得有意思,自己就会找你的论文来看;非专家只能了解个大概,也只需要了解个大概。
  2. 把你的所有 slides 过一遍,甚至是一页一页打印出来。 全部过一遍,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你所有的 slides, 认识到你到底是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否连贯,结构和脉络是否清晰。 把所有不相关的信息都砍掉,留下一条主线。 每一页都打印出来,也能够使你更清楚地看到拼写和语法,便于纠正。 关于页数:如果 talk 限时20分钟,就最多准备20页的 slides; 限时15分钟,就最多准备15页的 slides. 多了讲不完,听众也会烦。
  3. 请把 Content / Outline 目录页去掉吧。 不要再浪费时间告诉大家,“我先讲 introduction, 然后讲我做的123,最后总结 conclusion / summary. ”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顺序,所以没必要再说。你可以把省下来的这一分钟更多地花在标题页和研究背景介绍页上。 至于“我的目录页是为了告诉大家我讲到哪里了,还要讲多少时间,这样他们知道‘只要再坚持坐一会儿就结束了’,看我多贴心”,这种目的,在每一页上,加个 当前页码/总页码 就好。
  4. 每一页顶部的标题栏,不要放标题(如“结果”),要放信息(如“本方法比A方法产生了更好的B参数结果”)。 把那些你最想让听众记住的内容 / 关键信息,放在最上方!大字!显眼! 不是每个人都会看每个页面下的所有要点,但每个人都会看页面标题。所以,不要浪费了听众的这个宝贵注意力!
  5. 每一页只讲一件事,每页的小要点不超过三个。 如果针对一个要点,你想展开讲的要点很多,多于3个,那么就把第4个第5个等等的要点放在下一页。
  6. 技术细节最多两页。 技术最核心的内容就放两页,体现你对你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其它非关键的技术细节,都可以省略。 这样的话,整个报告的大部分时间内,听众都听得懂你在做什么。 听众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大致如下图所示:

听众对内容的理解度与时间的关系。技术细节放在时间的中间位置。(未曾想,画这个图是本文写作过程中耗时最长的部分。) 像这样,听众对你的报告的理解程度,在报告时长中间点的时候突然降到0. (不要怕!) 7. 你的幻灯片里文字尽可能少,图尽可能多。不要照着你的幻灯片念。让你的听众听你好好讲一个故事。 8. 最后一页记得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我也不敢说我现在做的报告就是很高效,我自己也在慢慢摸索进步。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祝你今天过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