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味觉叛变

目录

来美国第一年的寒假,在室友推荐下尝试了 eggnog (蛋奶酒,是鸡蛋、牛奶、朗姆酒、糖、肉豆蔻、肉桂、香草的混合物)。当时感觉这味道太怪了,实在难以接受。

几年后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现在反而觉得,没有 eggnog 的冬天不完整。

味觉真是神奇。

从小痛恨香菜,并且坚信那个说法:人们对香菜要么就特别讨厌,要么就特别喜欢,对香菜的喜恶是写在基因里的。

没想到基因突变,四年前开始不讨厌香菜了。现在觉得很多菜不加香菜,就真的没有灵魂。

小时候也不爱吃蒜。现在听到“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这句话会点头如捣蒜。

刚来美国的时候,觉得美式中餐可太难吃了,Panda Express 熊猫快递竟然这么火爆,美国人实惨,美国是美食荒漠!

几年后——熊猫快递怎么可以这么好吃,又这么便宜!Beijing beef 吊打众多中餐馆!

叛变的我被朋友们疯狂鄙视。又过了几年,朋友们也叛变了,终于懂得了熊猫快递的好!我可太高兴了。

第一次吃汉堡不小心吃到酸黄瓜的时候一口吐了出来,这都是啥。如今尝试过多种牌子的酸黄瓜,饿的时候甚至直接去冰箱拿出我的 pickle jar,空口吃也觉得好吃。

抛开成见,用开放的态度去尝试新餐馆新菜式,才发现好吃的还是很多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江湖诚不我欺。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味蕾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的,味觉会逐渐衰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的我比小时候更能品尝苦味。无论是啤酒、咖啡还是茶,无论是苦瓜、莲子心还是黑巧,这些我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饮食,如今都变得可爱起来。

在北方长大,成长过程中很少吃辣。后来知道辣是一种痛觉,就更少吃辣了,也不懂得辣有什么好。直到18岁离开长大的省份,去了南方读书,才明白了辣的妙处。少了辣,是多么乏味啊。

同省份有不少去南方读书的,常常说吃不惯南方菜,嫌太甜了。嗯……太甜吗?来美国的很多人也说,吃不惯美国的零食,嫌太甜了。太甜吗?除了几样甜点确实太甜了,其他的也还好……吧。这才明白自己的味觉的基础设置,是喜甜,超过平均水平的喜甜。

而后我的味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吃得来各种味道,仿佛平行世界的自己穿越而来,交换了信息。

每个人的味觉基础设置千差万别,个体的味觉也常发生变化。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奇妙得有点好笑。味觉的每一次叛变,都是啪啪啪打脸,末了说一句,“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