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五点钟醒了
今天早上五点钟醒了。完了,提前进入老年生活了。仔细一想,不对,在我年纪更小的时候,我也是这个时间起床的。
感觉中学之后,努力程度都很低。
初中的时候,能够早上五点半爬起来背地理;准备英语竞赛的那段时间,清晨五点钟,踩着北方的及膝高的积雪,去学校练听力;在同龄人还在打旋风卡和逛饰品店的时候,最喜欢逛书店,用零用钱买喜欢的文学作品,大量阅读,120分的语文卷子能拿116分只有大作文扣几分。准备计算机竞赛的时候从早到晚学算法写程序,把眼睛搞成了近视(后来度数再也没有长过)。自学,考过了计算机二级。稳定在年级前五名,三次年级第一名,就很自然。最后的中考在全市排第37名。
进入省重点高中的最好的班级。跟只有少数人努力的初中相比,高中的大家都很努力。去掉吃饭和午睡时间,所有人都是从早六点半学习到晚上九点半。这种情况下,成绩也只是中游。从初中的被老师捧在手心,到无人关注,挺受打击的。慢慢调整心态,最好的成绩也只是高考模拟考年级第二名。
进入大学,凭借山东考生的身份加成,无悬念进入实验班。两年的实验班生活,课表排得很满,也只是平时去上课、考前抱佛脚,班里排第二。大三选专业后,发现新班级的30个人里,似乎只有不到10个人在学习,很轻松地在专业排第一,拿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毕业。
进入研究生阶段,整个人都松散了下来。再也没有过清晨五点踏着积雪去学习的劲头,反倒能看电视剧看一宿,看到清晨五点再去睡觉。每天能用心学习的时间连5个小时都不到。似乎过了二十几岁,生活中能够分心的事情变多了。
中学的时候,考前不用复习,因为“功夫在平日”。
中学之后,全靠考前复习(预习),因为平时玩儿去了。
从小到大,身边人跟我水平相近甚至超过我的时期,只有高中和研究生。
中考市里排二十几名的一个男生,高中跟我同一个班,高考后去了浙大,研究生去了UCLA.
高中班里第一第二的两个女生,一个去了人大,一个去了浙大,研究生时一个去了UM, 一个去了NYU.
我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在25岁这个年纪还在读书的,也只有这三个人而已。
我们也都快毕业了。
中学之后,在学业上努力程度变低,不是什么坏事。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总算可以更多地探索自己、认识自己了。
中学的时候,目标明确,方法都明摆在那里,做就是了。
中学之后,世间路千万条,你到底想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呢。
一直以来有一个怪念头:都怪自己一路走来学业顺利,所以才一路念到博士,平白错过了很多机会。
念书也像一条高速公路,大家6岁上路,有的人15岁下高速换路,有的人18岁下高速换路,更多的人22岁下高速换路,少数人一路开到快30岁,还成为老司机,带人继续跑高速。
我,今年就下高速换路吧。
年轻的时候,觉得就算后悔也没关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成为中年人之后,对年轻时候的所有决定,虽有遗憾,并无后悔。
面对前路,大概只有一句话,就是“不要怕”吧。
新的一年,祝我们都不会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