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文难学,因为上下文决定一切
目录
早上出门的时候对门的情侣(中国人)也刚好出门,他们车就停在我车旁边。
情侣中的女生上副驾驶前跟我说,“你是住在我们对门的吗?我们家的快递最近丢了,你有吗?”
我:“你什么意思?你是怀疑我偷了你们家快递吗?”
她:“不是,楼上的小姑娘的快递也丢了。”
我:“你可以去找公寓管理处报告。”
她:“我报告了。我就是想提醒你注意,快递可能会丢。”
我:“行吧。”
对话结束。我心里不怎么愉快。
然后我开车的时候就在想,是因为她说的“你有吗”有歧义。“你有吗” 是 “你有xx吗” 的省略,然而在这里的对话的上下文,xx既可以指代“快递”,也可以指代“丢快递”。
据我的生活经验来看,指代前者的情况最多,指代后者的情况几乎没有。因为如果一个人想要指代后者的话,通常会直接补全,说“你有丢过吗”,或者直接说“你丢过吗”,“丢”这个字是不会被省略的。
联系上下文,而且她在说完“你有吗”之后,停顿了很久,很显然是在看我回答。所以当时我直接就补全成了“你有(我们丢的快递)吗”。
而且,如果真的是“提醒我注意快递会被偷”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大家开场会直接说“你是住在我们对门的吗?你最近有丢过快递吗?我们家的快递最近丢了。” 而不是像她那样开场。
语句的顺序很重要。语句的顺序直接表明来意。
综上,我从她的语序里推测了她的来意,又从她的省略词里补全了她的意思。当然,这种推测和补全可能都是错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言习惯。
我后来想想,觉得自己也是耿直。下次如果有类似的情况,直接问“你什么意思”就可以了。
又一想,怪不得中文难学啊。中文里表意模糊的地方太多了,上下文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