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负重前行
目录
男朋友情绪感受力很强,他能捕捉到我细微的情绪变化,又能很好地处理,细心又温暖,相处过程就很舒服。但同时,正是因为他情绪感受力很强,他自身的情绪变化也很大,安慰他让我耗费了大量的心力,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一方面,我会想,他还年轻,年轻的时候情绪变化是大。我大二大三那会儿,情绪变化非常大,似乎快到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地步,朋友看到我写的日志,建议我去看心理医生。那段时间过去之后,整个人平和多了。所以我想,男朋友的情绪变化大,只是阶段性的。
另一方面,我心里又忍不住评判,“他又怎么了”、“这么经不住事儿啊”。然后进一步评判,“他太脆弱了”、“这种小事都经不住,能经得住大风大浪吗”。
我有时会想,我们的文化还是倾向于分析而不是表达。或者说,我们倾向于评判,而不是感受。(或许这只是我的倾向,其他人不是这样。)
跟老友聊过这个话题,老友也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的文化还是倾向于内省,情感外露被看作“不成熟”的标志,有什么情绪都得自我消化,因为成长过程中并没有途径可以让你安心地表达感受;潜移默化地,也因为这种倾向,我们的抗压能力,可能全世界最强。
我们的受挫教育真不见得有多好。我们的抗压能力是被迫增强的。我们压抑着的那部分情感表达的需求,可能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寻找途径、去满足。
能够安心地表达感受,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我们大概很少拥有吧。
与其负重前行,“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